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专业分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专业分会

Gene Division, CSBMB

Gene Division, CSBMB

第一次全国基因结构、克隆和表达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1983年)

一九八三年六月廿六日至七月二日,中国生化学会在古都西安召开了《基因的结构、克隆和表达》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105名代表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41个单位。讨论会由中国生化学会常务理事李载平教授主持,学会理事苏成芝教授致开幕词,陕西省科协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讨论会结束时,学会常务理事王德宝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正值沃森、克里克提出DNA结构双螺旋模型三十周年之际,召开我国第一次基因结构、克隆和表达学术讨论会,显得更有特殊的意义,三十年来国际上在核酸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极其突出的成就。近十年来,基因工程的研究,又把人们对核酸的认识引进了一个崭新的领诚,这充分说明了一个好的科学发现在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会上,有11位代表分别就11个专题作了综述报告。他们是:顾健人的“真核细胞基因的组织”,陆德如的“原核转位基因和基因表达”,洪国藩的“核酸的顺序分析”,陈常庆的“基因的人工合成”,蔡良琬的“重复顺序和基因表达”,忻纪厚的“真核基因的转录和调控”,薛中天的“植物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沈绿萍的“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李文裕的“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周光宇的“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匡达人的“真核转位基因和基因表达”。他们除了较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这些领域的最新动态外,突出的一点是不少人用了相当多的篇幅介绍了自己在该领域内的工作,引起了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除此以外,代表们在分组会上共宣读了94篇论文,就内容来说,涉及了遗传工程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的获取,基因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分析,真核和原核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等等。这些工作说明,在国内开展基因工程的研究虽然还不到十年,但无论从技术力量和研究内容来说都已初具规模,其中有些工作如乙型肝炎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的基因工程等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花椰菜病毒DNA结构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致癌基因的研究也已露出了可喜的苗头,肠毒素源性大肠杆菌K88基因克隆及鉴定也非常具有特色。更可喜的是论文的报告者绝大多数都是中青年科技入员,其中不少是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研究骨干,在某个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正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加倍努力地工作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基因工程的研究在我国正是方兴未艾,前途无量。

会议还利用会余的时间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讨论,代表们对“DNA的顺序分析”、“致癌基因”以及“植物的基因工程”等专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还有不少代表聚在一起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和加强学术交流的问题。此外不论在大小讨论会、报告会上,避免了以往常常出现的一人讲大家听的局面,也没有开成个讲条件、设备差的诉苦会。对学术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十分直率,这也许是由于“初生牛犊”多的缘故罢。这种讨论无疑对今后的工作会带来许多好处。正如周光宇教授所说:这次会是一个向上的会,年青的朝气蓬勃的会,是一次真正的学术讨论会,它说明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希望的。

会议中,美国Beckman仪器公司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了高压液相色谱仪,中科院图书馆的同志专程带来有关遗传工程的书刊,使会议更为活跃。当代表们听说图书馆要将11个综述汇编成专集时,都踊跃订购。

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提:为接代表,会务组在火车站挂了一个牌,那天正下雨,出站的人群中有三人冒雨站在牌下,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又相互讨论起来。我们认为是代表无疑了,赶紧过去一问,原来他们是西安某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看到牌子后,对会议感兴趣,想参加旁听,正苦于无处打听。我们告诉了他们会议的地址。在以后几天的会议中,他们都来参加旁听。另外有些同心是自费专程从外省赶来西安要求旁听的,看到这些同志,怎不使人感到鼓舞!

为了巩固和发展这次会议体现出来的优势,与会代表对今后的打算提了许多宝贵意见,认为学科发展的趋势,要求生化学会加强与相关学会之间的联系,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基因工程研究是生物科学的一个生长点,研究进展快,希望每年能开一次类似的讨论会。除大城市外,中小城市也在开展遗传工程研究,但他们技术力量较薄,望学会多组织有关的技术训练班。

四军大作为东道主,为会议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代表们一致认为应对他们表示谢意。

(潘铁城供稿)

(题头摄影:戴培华)

原载于潘铁城《生命的化学》 1983年05期 

image.png


返回新闻列表